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30日 15时47分 星期二
来自龙牙
根据发表在《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上的一篇综述,研究人员分析了 62 项研究,发现微塑料会破坏骨髓干细胞,刺激破骨细胞——一种削弱骨组织的细胞,从而削弱骨骼。实验室实验发现,微塑料颗粒会降低细胞活性,诱导细胞过早衰老,改变基因表达,引发炎症反应。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的积累会降低白细胞数量,破坏骨骼微结构,导致细胞结构不规则,增加骨折风险。巴西 Campinas 州立大学的 Rodrigo Bueno de Oliveira 表示,这些影响会阻碍实验动物的骨骼生长。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9日 20时45分 星期一
来自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
根据发表在《Food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每天食用芒果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芒果含糖量属于较高水平,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可能不是好的水果选择。但对照测试发现,结果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吃一个新鲜芒果,另一组则每天食用一根低糖燕麦棒。研究人员在 6 个月中测量了参与者的血糖水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以及体脂。结果显示,含 32 克糖的高糖芒果比含 11 克糖的低糖燕麦棒更有益。每天食用芒果的参与者血糖控制得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并且体脂减少。芒果等水果中天然存在糖分,辅以纤维、维生素及营养素,能提供额外的健康益处。而像早餐麦片,甚至是一些低糖零食这些添加糖分的食物,则可能不具备同等的营养价值,甚至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称,“重要的不仅是含糖量,食物的整体构成也很重要。”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9日 00时38分 星期一
来自机器人的逃跑计划
中科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对一件距今约 100 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重新分析后,不仅揭示出一个与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Homo longi),更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这一亚洲古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大幅推前,远超此前学界共识。研究发表于《科学》。研究人员对 1990 年发现于湖北省郧县的“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进行了高精度 CT 扫描与结构光表面扫描,进行数字重建。研究结果显示,重建后的郧县人2号头骨脑容量超过了 1100 毫升,并且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交融的形态:低平的额骨和突出的吻部类似更古老的直立人或海德堡人;而扁平低矮的颧骨、更宽的后脑颅以及较大的脑容量,则与龙人以及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等地出土的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相似。研究发现,智人、龙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三支的分化发生得非常早,虽然早于目前化石记录所示,但与基因组数据推测的结果高度吻合。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郧县人并非直立人,而是与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龙人支系的早期代表,表明早在 100 万年前,人类祖先已经分化成多个独立演化的群体。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8日 22时20分 星期日
来自力量
睡眠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年轻成年人的睡眠问题成为了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丹麦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国出生于 1980-2015 年的 220 万人口的数据,发现 15-45 岁人群自我报告有睡眠问题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34% 增至 2021 年的 49%,帮助睡眠的褪黑素使用量增加了 10 倍——开褪黑素处方的比例从每千人 2.43 增加到 20.9。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8日 12时11分 星期日
来自星髓
根据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 Healt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从童年时期父母的温暖,到成年后的友谊、参与社区活动和宗教支持,贯穿一生的社会优势累积效应或能减缓衰老的生物过程,推迟表观遗传时钟,让一个人的生物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对逾 2100 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更高水平的累积社会优势(cumulative social advantage)的人有着更慢的表观遗传衰老和更低的慢性炎症水平。研究人员称,累积的社会优势指的是一个人一生中社会联系的深度和广度。这种社会优势的积累会以可衡量的方式塑造人的健康轨迹。累积优势理论认为,无论是经济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趋于累积,从而扩大生命历程中的差距。一个让人警醒的现实是:社会资源并非均匀分布,种族、阶级和教育程度塑造了在成长过程中有支持性父母、在社区机构中找到归属感或拥有提供稳定支持的朋友和伴侣的可能性。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6日 23时35分 星期五
来自天堂的喷泉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白蚁会主动清理危害其培育的鸡枞菌的有害菌。肥大齿白蚁(Odontotermes obesus)等会培植真菌的白蚁与一种名为“鸡枞菌”(Termitomyces)的真菌保持着至关重要的共生关系;这些白蚁会在一种名为菌圃(comb)的特殊营养基质中培育这种真菌;菌圃既能给予白蚁可靠的食源,也可为鸡枞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这些富含营养的菌圃也会吸引真菌型杂草的入侵,尤其是生长迅速的伪炭角菌(Pseudoxylaria):如果任其发展,伪炭角菌很快会反客为主。研究人员发现,在面对小规模感染时,白蚁会主动从受污染的菌圃中移除伪炭角菌,并将其埋在土壤团块(boluses)之下;这可有效地将该有害真菌隔离在缺氧的土壤环境中,从而抑制其进一步生长。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白蚁会将感染菌圃与健康菌圃完全隔离,并在必要时将整个感染部分埋入土块之中以遏制该威胁。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6日 18时45分 星期五
来自忽然七日
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超级计算机去模拟宇宙的宏大结构,但一款名为 Effort.jl 的新开源工具正改变这一现状。意大利和加拿大研究团队开发了模拟器 Effort.jl,模拟复杂宇宙模型如 EFTofLSS 如何响应。他们的测试显示,Effort.jl 只需几分钟即可在标准笔记本电脑上提供具有相同精度的结果。这项突破性技术将神经网络与物理知识的巧妙运用相结合,在保持可靠性的同时,大幅缩短了计算时间。Effort.jl 源代码发布在 GitHub 上,采用 MIT 许可证。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6日 13时22分 星期五
来自时间回旋
研究人员使用来自《Science》及其姊妹期刊《Science Advances》内部数据,统计了超过 11 万份论文投稿,其中《Science》投稿接近7万份。结果显示《Science》对所有论文的平均接受率为6.1%。然而在国家层面上,差距异常明显:中国学者的论文接受率只有 2.3%,而美国与加拿大学者则达到 8.3%。此外机构知名程度、共同作者的数量,乃至学科主题,都在无形中塑造着论文不同的命运。调查发现,知名机构的论文更受《Science》青睐。知名程度处于“第一或第二梯队”的机构,论文接受率为 11.6%;而“最末梯队”的机构,接受率仅为 3.4%。共同作者越多,论文接受率越高。有 10 位或更多作者的论文接受率为 9.9%,有 1~5 位作者的论文接收率仅为 3.3%。调查人员将论文主题分为十大类,某类论文的接受率为9.6%,而另一类的接受率仅为 1.7%。调查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事实:论文的命运往往首先掌握在编辑手中。许多稿件甚至还没进入同行评审,就已经被挡在“第一道门”之外。统计分析显示,编辑的初筛比审稿人给出的建议更能影响稿件是否最终被录用。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5日 23时56分 星期四
来自火星棋士
根据发表在《Autonomic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定期锻炼不仅能增强心脏功能,还能重塑控制心脏的神经。研究首次表明,适度的有氧训练有助于重塑控制心脏的神经,且对心脏两侧的神经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使用了名叫体视学(stereology)的 3D 定量成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 10 周训练的大鼠,其身体右侧心血管丛的神经元数量约为左侧的四倍,而未训练的大鼠则相反,左侧神经元的大小几乎增加了一倍,而右侧神经元的大小则略有缩小。研究人员认为,最新发现能被用于更有效的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心律不齐、胸痛、心绞痛和“心碎”综合征。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5日 16时56分 星期四
来自基因先知者
每年有超过 4 亿吨塑料污染了海滩、河流,甚至海洋最深处——深度可达1.1万米。除了污染环境,塑料还加剧了气候变化。据估计,塑料生产每年约产生 18 亿吨温室气体。科学证据还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塑料材料已经影响到人类健康。大量塑料颗粒从窗帘、家具、衣物和其他塑料制品上脱落。这些颗粒悬浮在空气中,溶解在饮用水中,附着在食物上,可以被吸入、摄入或与皮肤接触。现在,科学家已在人类血液、大脑、胎盘、母乳甚至骨骼中发现了微塑料。《国际骨质疏松症》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了 62 篇科学论文,发现微塑料以各种方式损害骨骼健康。一个典型例子是,它们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损害骨髓干细胞的功能。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细胞,通过骨吸收的过程降解组织。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数据,由于人口老龄化,全球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发病率正在上升。预计到 2050 年,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将增加 32%。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4日 21时00分 星期三
来自摩若博士岛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Eth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通过镜头捕捉到类似人类三人行的罕见鲨鱼交配情景。作为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博士后 Hugo Lassauce 观察了鲨鱼一年时间,在一次观察中他发现海底沙滩上两只雄性豹纹鲨抓住了一只雌性的胸鳍,这是典型的交配前求偶行为。Lassauce 在水中待了一个小时,几乎冻僵,终于记录到了两雄一雌的交配过程:一只持续了 63 秒,另一只持续了 47 秒。然后两只雄性筋疲力尽的躺在水底不动,而雌性则精神抖擞的离开了。Lassauce 使用了两台 GoPro Hero 5 相机,他记录到交配前三只鲨鱼几乎一动不动的持续了近一小时,之后才开始交配。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4日 18时06分 星期三
来自三把锁的门:量子世界奇遇记
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冰比液态水更能有效溶解铁矿物。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在气候变暖导致永久冻土融化的情况下,许多北极河流正在变成铁锈色。研究指出,相比于 4℃ 的水,-10℃ 的冰从常见矿物中溶解出的铁更多。这挑战了长期以来“极寒环境会减缓化学反应”的观念。“这听起来可能不合直觉,但冰并不是被动的。”论文通讯作者、瑞典于默奥大学的 Jean-François Boily 表示,“结冰时,冰晶之间会产生微小的液态水囊。这些水囊就像化学反应器,化合物在其中浓缩且酸性极强。这意味着即使在 -30℃ 的低温下,它们也能与铁矿物发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冰并非一种被动的储存介质,而是一个活跃的参与者。随着极地和山区的冻结与融化事件增加,冰对生态系统和元素自然循环的影响可能非常重大。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3日 23时27分 星期二
来自星火
根据发表在《Psychology & Healt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驱动人的大部分行为是习惯而不是有意识的选择。习惯就是根据我们所学以及通常反应在日常环境中被自动提示去做的行为。研究发现,人的日常行为有 65% 是出于习惯而自动进行的。研究还发现,46% 的行为是由习惯以及与相一致的有意识意图触发的,表明人们养成了有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习惯,且经常会打破与之冲突的习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一周内每天向 105 名参与者的手机发送六个随机提示,要求他们描述目前正在做的事,以及是出于习惯还是有意为之。研究人员称,人们喜欢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决策者,会在行动前仔细思考。但事实上许多重复行为极少是预先思考的,而是由习惯自动产生的。锻炼也能靠习惯推动,但相比其它行为,它无法完全靠自动实现。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22日 12时02分 星期一
来自巨龙之日
退休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但并非对人人有效。根据发表在《SSM - Mental Health》起上的一项新研究,在结束朝九晚五的工作后,退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水平、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以及离开职场的年龄。爱丁堡大学团队评估了荷兰 1583 名受访者的数据集,受访者已退休且未从事任何有偿工作,平均退休年龄 66-67 岁。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退休期间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他们表现出了初期的改善,但约两年半后出现下降,呈现出倒 U 形特征,即所谓的“蜜月消退效应”;中等收入群体退休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之后略有提升;高收入群体在退休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变化,但在退休后出现显著改善,其中较晚退休者改善较慢。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9日 23时45分 星期五
来自时间的折皱
根据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某些狗不仅能记住对象如最喜欢的玩具的名称,还能将这些标签扩展到具有类似功能的全新对象,无论它们的外观是否相似。这是一种被称为“标签扩展(label extension)”的高级认知能力,动物通常需要在圈养环境经历多年强化训练才能获得这一能力。但狗狗不需要训练,只需要和人自然玩耍,它们就能掌握根据功能对玩具进行分类的能力。

娱乐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9日 15时32分 星期五
来自爱的左边
2025 年度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公布了获奖名单。搞笑诺贝尔奖创建于 1991 年,是对诺贝尔奖的善意戏仿,表彰那些令人发笑但又发人深思的研究。
文学奖授予了已故的 William B. Bean 医生,他记录和分析了一个指甲在 35 年中的生长速度,为此在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五篇论文——第一篇是 1953 年,最后一篇是 1980 年,他的儿子代替他领奖;
心理学奖授予了 Marcin Zajenkowsk 和 Gilles Gignac,其研究是告诉自恋者他们很聪明时会发生什么;
营养学奖授予了 Daniele Dendi 等人,他们研究了彩虹鬣蜥在多哥海滨度假胜地选择吃哪种披萨;
儿科学奖授予了 Julie Mennella 和 Gary Beauchamp,他们研究了哺乳期的母亲食用大蒜后婴儿的感受;
化学奖授予了 Rotem Naftalovich 等人,他们研究了食用塑料特氟龙作为一种食物体积和饱腹感而不增加卡路里的方法;
和平奖授予了 Fritz Renner 等人,他们证明了喝酒有时能提高一个人说外语的能力;
工程设计奖授予了 Vikash Kumar 和 Sarthak Mittal,他们研究了通过重新设计鞋架去解决臭鞋问题;
航空奖授予了 Francisco Sánchez 等人,他们研究了饮酒是否会影响蝙蝠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能力
物理学奖授予 Giacomo Bartolucci 等人,他们研究了意大利面酱的物理学,发现导致结块的相变可能会造成不良体验;
生物学奖授予了儿岛朋贵等日本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将黑毛和牛的身体涂成类似斑马的条纹状,可以使吸血的厩螫蝇等害虫难以靠近。这有望成为不依赖杀虫剂的害虫防治新方法。这是日本连续 19 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团队用 6 头黑毛和牛进行了实验。他们将牛分为三组:一组用白色水性涂料涂成条纹;另一组用黑色涂料涂成不明显的条纹;第三组不涂任何条纹。随后比较了三组牛身上聚集的苍蝇数量,以及甩头、摆尾等驱赶苍蝇的行为次数。结果显示,有黑白条纹的牛身上聚集的苍蝇数量是其他两组的一半,且驱赶行为的次数也较少。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未知。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9日 13时20分 星期五
来自羊皮纸迷踪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斑胸草雀不仅能区分其同类的所有鸣叫,还能根据其含义进行归类。这些结果提示,斑胸草雀具有惊人的语义理解水平。许多群居动物会利用丰富的鸣叫方式来表达其需求、情感和环境意识。斑胸草雀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鸣禽;它们在多元的社会行为中会发出约 11 种不同类型的叫声。为测试成年斑胸草雀如何对其同类的叫声进行分类,研究人员对 12 只斑胸草雀进行了一项实验;在该实验中,这些斑胸草雀必须区分一种可获奖励的鸣叫与其他十种非奖励鸣叫,包括来自其他不熟悉物种的鸣叫。他们发现,这些鸟具有卓越的区分其鸣叫库中所有类型鸣叫的能力,表明它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其同类的鸣叫信号并对其进行分类。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9日 00时01分 星期五
来自人猿泰山之智斗恐龙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如果全球气温继续上升,到本世纪末大西洋几乎所有珊瑚都将停止生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大西洋 400 多个珊瑚礁,他们估计即使在乐观的气候暖化情景下,到 2040 年该地区逾七成的珊瑚礁也将开始死亡。如果到本世纪地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超过 2 摄氏度,该地区 99% 的珊瑚礁将面临同样命运。地球气温目前已比工业化前水平高约 1.3 摄氏度。珊瑚的死亡具有深远影响。珊瑚组成的礁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是抵御海浪的屏障,帮助保护海岸线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冲击。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依赖于珊瑚礁,逾十亿人受益珊瑚礁。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8日 13时51分 星期四
来自抓落叶
根据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野生黑猩猩每天通过食用成熟水果摄入的酒精量相当于一瓶啤酒。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对酒精的嗜好可能源自灵长类祖先的证据。与其它动物一样,黑猩猩也被发现会食用掉落在森林地面上的成熟水果。最新研究首次测量了它们通过食用成熟水果摄入的酒精量。研究人员测量了科特迪瓦和乌干达野生黑猩猩所大量食用的无花果和李子等水果中乙醇的含量,然后根据黑猩猩每天食用的水量量计算出它们大约摄入了 14 克的乙醇,相当于一瓶 330 毫升啤酒的酒精量。黑猩猩最常用食用的水果是酒精含量最高的水果。

科学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09月17日 15时47分 星期三
来自女神觉醒
根据在内蒙古鄂托克发现的连续恐龙足迹,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估计白垩纪兽脚类恐龙奔跑时速能达到 45 公里。研究团队在鄂托克发现了一个新的足迹化石地点,识别出大型和中型两种类型足迹化石,共组成 4 条行迹和 2 个孤立足迹。其中一条中型兽脚类恐龙行迹由 5 个连续足迹组成,单个足迹平均长为 25.25 厘米,复步长达 5.3 米,显示造迹者正处于高速奔跑状态。研究人员计算出其奔跑速度分别高达 45 千米/小时和 41±4.9 千米/小时。它刷新了全球范围内白垩纪时期兽脚类恐龙的最快速度纪录。新发现的快速奔跑行迹与大型兽脚类恐龙行迹共存,研究者推测造迹恐龙之所以会快速奔跑,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捕猎食物,另一方面不排除躲避大型兽脚类恐龙的捕杀。